根菜类厂家
免费服务热线

Free service

hotline

010-00000000
根菜类厂家
热门搜索:
行业资讯
当前位置:首页 > 行业资讯

一个乡村电影放映员33年的坚守-【新闻】

发布时间:2021-05-24 07:11:05 阅读: 来源:根菜类厂家

一个乡村电影放映员33年的坚守

如果没有同行的市农村数字电影院线的工作人员介绍,记者绝对不会想到,眼前这位皮肤黝黑、不善言辞的人,就是33年来走村串屯,放映电影超过3000场的乡村流动电影放映员安福全。33年来,安福全的足迹几乎踏遍五林镇周边的每一个村庄,他用电影放映机为这里的村民送去了无尽的欢乐与笑声。

当电影放映员开启放映机的那一刹那,各式人物呈现在银幕上时,街边空地上顿时鸦雀无声,大家安静地观看影片。这就是具有浓郁特色的乡村流动电影院,打破宁静的声音除了影片中的对白之外,还有嬉戏的孩子,以及追在他们后面的小狗。

过节了,看场电影更开心

在这里,座位都是从家里带过来的凳子,也有的村民干脆席地而坐,还有的年轻人跨座在摩托车上,人们尽情地享受着露天电影带来的乐趣。与城市发达的电影院线不同,乡村流动电影,在过去几十年中都是村里主要的娱乐活动。

挂幕布、接音箱、检查临时电源,还要测量出20多公斤重的数码放映机与幕布的最佳放映距离,安师傅和他的搭档,通常需要半个多小时来完成放映前的准备工作。一切安置妥当后,安师傅还要把所有设备做放映前的最后整体调试,如此繁琐的工作流程,对于他来说早已是驾轻就熟。如今,在我市有120多位像安福全这样的乡村流动电影放映员,不过相当一部分人是近年来才从事放映工作的,而安师傅是他们中放映龄最长的,他见证了几十年来牡丹江乡村电影放映的发展变化,他的经历也是这些普通但不平凡的乡村电影放映员的缩影。

通常在放映之前,安福全都会跟当地的村委会取得联系,了解村民对影片类型的需要,并请村委会事先通知村民过来看电影。虽然临近秋收,地里的农活很忙,但村民们并没有让人失望,老人和小孩大都是提前半个多小时就坐等着电影的开演。随着夜色加深,越来越多的村民吃过晚饭之后,也加入到看电影的行列。

电影放映结束已经是半夜11点多了,村民们搬着自家桌椅回去睡觉了,但安师傅还要收拾幕布、整理器材。“现在放映队的条件,比当年不知要好多少倍!”安福全感慨说,现在可以开车去,不用像以前那样得用自行车或是摩托车来拉放映设备了,就是有70多里地的大安村,也能当晚来回,不给村里添麻烦了。”

见证牡丹江乡村电影放映的曲折发展

据中国电影博物馆记载,新中国第一批移动影院诞生于1949年。1950年,1800多名放映员齐聚南京,接受培训,随后分赴全国各地工厂、矿山和农村开展电影放映工作。

在电影放映过程中,安师傅的话匣子慢慢打开:“1978年我退伍回来后,当上了电影放映员。那时农民的生活还是很单调的,村里放一场电影,就像过年过节一样热闹和隆重。不光本村的村民倾巢而来,就连附近村屯的村民也会携家带口的来观看,那时还有‘追村’看的,放映员走到哪个村,农民就跟到哪个村。我们这些放映员会产生莫大的自豪感。”提起当年的盛况,安师傅满脸都是笑意。“有时我们一晚能走3个村放映,不管夜里几点到村,村民都会等着我们,尤其是放《少林寺》时,我们十多个放映员,七八个村连着跑,从头天的天黑一直放到第二天天亮,村民都说看得过瘾。”

然而到了上世纪90年代,在电视等新兴娱乐方式的冲击下,乡村电影放映工作出现了“人走了,机器锈了,电影没人放了”的情形。“1994年到2008年,真的是很艰难,原有的农村电影放映模式不能适应农村的需要,镇里的电影公司也黄了。”安福全说,即使这样,我也不想离开放映机,幸好当时国家要求放映中小学生百部爱国主义电影,才渡过难关。虽然收入极其菲薄,但安师傅依然坚守着放映机。2008年,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,公益性电影重新回归农村,安福全也重新找到了“春天里”的感觉。

从原来的黑白电影,到彩色电影,再到如今的高清电影;放映机也由中国特有的8.75毫米,逐渐发展到16毫米、35毫米和如今的数字放映;而运输电影放映机的交通工具,更是从自行车、两轮摩托、农用车,发展到微型面包车等。安福全说,33年间,他体会着农村露天电影放映的每一个变化,“现在换了数码放映机,不仅不用换片和倒片,音质和画质也比以前大大提高了,并且可以根据群众的需要和喜好放映。影片也源源不断,多好呀!”

“即使是现在,娱乐方式好像多了,但一到晚上,村里人大多还是看电视和打牌。但我一放电影,很多人就出来了,我只是单纯地想,就当是为他们多提供一种娱乐方式吧。”安福全讲,除了放电影,他还发现有些村子的消息来源相对闭塞,很多新政策、新技术都不知道。“所以放电影之前,有时会放一段科教片,通过电影教他们森林防火、用电知识、科学生产……宣传效果很好,村民们都很欢迎。”

只要需要就会坚持

当年胶片时代的那批放映员,如今的牡丹江也只剩下安福全一人还坚持在放映一线了。他说,即使现在的收入也不多,依然没想过要放弃,“一起放电影的,好多改行出去做生意,比咱日子好很多,可我就是放不下电影。”想来这或许就是当年转业后,打得一手好篮球的安师傅放弃了许多进机关和厂矿机会的原因吧?

“学数字电影放映是有点难,放映机的好多按纽和命令都得一一记住。”年近60的安师傅笑着说,不过对于电影的热爱让他努力地克服着重重困难。现在的农村数字电影放映是两人一组,安师傅就把家人都发展成了“电影人”,他的儿子、女儿、儿媳都有电影放映证,同他一起走村串屯放电影。“这露天电影放映,不是你能流畅地放电影就完事了,还可能有现场问题,像音箱不响、画面不好等临时问题,这得马上作出故障判断和处理。还有就是得注意观察现场的观众,像有没有喝酒的,以防意外。”安福全也希望能把自己电影放映的理想继续传承下去。

“再过些年跑不动了怎么办?”记者问。安师傅沉思半晌:“还真没想过这个问题。不管怎么说,我喜欢这份工作,而且体会到很多乐趣,更重要的是,很享受给村民放电影的过程,陶醉于看到村民欣赏影片时挂在脸上兴奋的表情。现在我跑的这些村子,人人都认识我,知道我是给他们放电影的,我喜欢这种感觉,只要群众有需要,电影就继续放下去。”

(责任编辑:李冰冰)

旺业金属网业

箱式变电站

学校实木槽木吸音板安装方法

型钢